2022年 11月27日#2022居家养老能力建设创新论坛#
11:15
发言人:程华
北京非凡照护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发言主题:如何让更多人掌握养老“助医”能力
发言内容:

各位领导、专家、媒体朋友、观看直播的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非凡照护的程华,很荣幸有机会联合承办“2022居家养老能力建设创新论坛”,并代表非凡照护团队将我们的一些思考进行分享。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如何让更多人掌握养老“助医”能力》。

我们团队从纯正的养老服务土壤中脱胎而来,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将核心业务锁定在助医和中医领域,因此对居家养老的助医服务有较多的思考和体会。

什么是助医呢?

顾名思义,帮助患者满足医疗需求。广义的医疗需求链条很长,包括问诊、就诊、检查、治疗、服药、护理、康复,这些属于“硬”医疗需求;“软”医疗需求包括健康宣教、真伪识别、营养管理(食疗)、报告解读、诊后随访、医疗器械使用指导……等等。并非仅限于在法定医疗机构内实施的诊疗行为,还包括在非医疗机构、以及社区家庭中进行的健康类行为。协助患者满足上述医疗需求,统称为“助医”。不管服务对象是否为老年人,含义没有区别。在居家养老领域里,政策中、社会上正在实行和实际存在的助医主体,包括以下这些:

第一种当然是养老机构。

《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中规定:养老驿站应具备巡视探访、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助洁服务、助浴服务、助医服务、日间照料、文化娱乐等基础服务功能。

2019年3月27日发布、2019年7月1日实施了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 1598.3—2019):《居家养老服务规范第3部分:助医服务》,其中规定:

助医服务 medical assistance service:服务组织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综合评估、健康管理、陪同就医、用药服务和延续服务等的活动。

延续服务hospital extension service:服务组织依据医院出院小结,为回家的老年病患协助提供的继续医疗、护理、功能康复和社会支持等活动。

助医服务提供人员包括助医服务的健康主管和服务人员:

健康主管:具有医疗或护理执业资格

服务人员:经过老年医学基础知识和健康服务技能培训,熟练使用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家庭型生命体征监测设备。

第二种是医疗机构。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非常明确地将围绕“诊疗”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助医服务进行了规划描述,包括: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

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

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

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

《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说:打造高质量的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门《养老托育服务业纾困扶持若干政策措施》提到:支持养老领域企业发展智慧养老模式,帮助对接互联网医疗、康复辅助器具制造等资源,提供智慧化服务。

以上这些,都是国家对医疗机构在助医服务方面的规划和政策导向。

还有很多其他机构也正在或准备或适合开展养老助医服务,包括:

  • 体检机构
  • 护理站、护理院等护理机构
  • 健康管理机构
  • 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机构
  • 心理服务机构
  • 保险公司
  • 社区、物业

第四是个人,提供助医服务的工作人员,绝大部分都以全职或兼职等各种形式从属于某个机构或组织;以个人身份出现从事助医服务的,目前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陪诊师,作为一个新兴职业现象,他们提供的正是助医服务中的陪同就医模块,但尚未纳入规范管理中,也缺乏持续的职业上升通道,且充满多种风险。

助医和医不仅有区别,也有链接

助医,从性质上讲,是非医疗行为。然而,能提供助医服务,又需要具备一定的医疗健康基础知识,否则和患者水平相当、甚至还不如患者懂得多,那就无从协助。因此,基于这两个特征,将助医服务工作者比喻为医疗专业伙伴,显得更为贴切。

同时,不应单方面地将助医的服务对象理解为患者,还有协助医护人员的作用,比如协助完成诊后随访,便能帮助医生更好地跟踪治疗效果,及时提醒复诊,提高治愈率和医疗服务满意度。

助医对居家养老服务有重要价值

居家老年人多数患有慢性病,日常还会接触大量来源复杂的养生保健知识和产品,真假难辨。一方面,老年人行动不便,不可能频繁往来于医院,倾向于能在家解决就在家解决;另一方面,老年人不愿意麻烦儿女,更不愿意麻烦其他人,独立判断能力又因信息渠道不畅而较弱,容易误听误信,购买不必要的保健品、药品,发生药性冲突、损害健康的风险较大。如果身边有可靠的助医服务人员,以专业伙伴的身份随时提供协助,无疑将极大地满足其医疗、健康、护理、康复需求,大大提升生活质量。

助医服务一不小心就会走入误区

助医服务不等于科普,需要具体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团队和人员完成。在如今的多媒体环境中,居家老年人家庭有很多获取医疗健康知识的渠道,电视节目、报刊杂志、亲友、微信、抖音快手、原单位、社区、医院诊所等等,获取专业知识的渠道不可谓不多,但当遇到具体的助医需求时,依然需要一个具体的团队或个人来协助。这种协助包括专业知识,更包括经验、时间精力、人脉资源,很多时候这种对助医服务的需求也是在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和依靠。这些,都需要具体的人来完成。那么,这些人在哪里呢?

国家给助医服务开辟了新的职业机会

2020年5月11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对拟发布新职业信息进行公示的公告》,其中发布的一个新职业与助医服务完美匹配,即“社群健康助理员”,职业编码为4-14-01-04。

国家对社群健康助理员的职业定义为:运用卫生健康及互联网知识技能,从事社群健康档案管理、宣教培训、就诊、保健咨询、代理、陪护及公共卫生事件事务处理的人员。

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运用互联网共享卫生健康资源,提供健康咨询、培训、代理、监护及网约就诊、保健等服务

为社群成员建立健康档案,采集、上报健康风险因素及公共卫生健康信息

为社群成员提供健康探访、体检、就诊、转诊等代理或陪护服务

为患者提供预约挂号、缴费、取药、办理住院手续等协助服务

为有养生、体检、心理咨询等健康需求的社群成员推荐机构及技师,提供预约、出行陪护及接送等服务

开展社群卫生健康防护,提供消毒、清洁、送药、看护等防疫及生活保障服务,协助相关物资的登记、统计、购置、发放等工作

利用互联网技术参与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预警、监视

如果养老服务机构、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社区、物业等单位,培养或招聘适量的社群健康助理员,为自己所覆盖的居家老年人群提供上述助医服务,无疑将补齐国家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的最后一环,对居家养老事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果提供助医培训,需要设计哪些课程呢?

如果各单位愿意推荐有一定基础的人,接受助医培训,那么该培训些什么内容呢?非凡照护已经就此和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机构在充分探讨,加速设计。目前,初步的培训课程方向,大致包括:

如何建立和管理健康档案

识别老年人的各类健康风险

居家养老必备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如何开展健康随访

如何与老年人更好地沟通

常见医疗器械、养老辅具、居家健康检测设备的使用

常见健康指标的含义

老年社工基础知识与技能

老年人的医疗福利政策与报销政策

中医基础知识

中医适宜技术

常见老年病的识别和预防

养老服务、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律与政策

养老服务伦理规范

本地医养资源概况

谁来进行助医培训呢?

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医服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至少横跨医疗、养老、法律、社工四大门类,任何一个机构都难以独立整合这些师资。一方面,要依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这样的领军型学术组织、行业组织,广泛邀请相关专家主讲、录制课程;第二,可以邀请相关企业、公益组织的资深人士担任讲师,从实践角度开发更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第三,应该发挥传帮带、老带新的优势,从前几批助医从业者中择优选为讲师,形成自生长、自循环的有生力量,生生不息。

重视居家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反馈

医患互为师。医生也需要了解更多患者诊治后的效果和感受,助医也是如此。老年人和家属究竟对助医服务有什么样的体会,有没有感受到价值,服务过程中如何掌握医与非医的边界,老年人和家属有没有之前未被发现的、更急迫的需求有待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结构的老年人对助医服务有哪些侧重点上的区别,都有赖于从客户端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以便持续精进。

让助医服务充满魅力

如果想让更多人投身于居家养老的助医服务事业之中,应该为助医服务从业人员打通职业上升通道和创业通道,让助医成为从业人员进入医疗大健康行业的入口型职业,发展阶梯畅通无阻,事业前景远大光明。

助医是个新概念,但却是一个老需求。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居家养老事业带来新的进步。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再次感谢大家,预祝大家平安、顺利!

【2022居家养老能力建设创新论坛】图文直播(九)——如何让更多人掌握养老“助医”能力
北京非凡照护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程华

相关新闻

发表回复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400-900-1886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节假日休息(关注微信公众号“非凡照护”)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